Page 69 - 2024-10期
P. 69
文科教学
应敏锐地抓住“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两大主题, 心、近乎严苛的自律、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产生
把握中国近代早期历史双线并行的历史脉络,厘清 了合理性认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诵读“献身就是我
侵略与觉醒抗争之间的冲击与回应关系,帮助学生 随时愿意为国家牺牲自己,想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没
深度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层因果关系。教师要鼓 有别的路可以选”“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
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判这一阶段的历史,包 站着死,决不下跪”等陈延年的经典语录,加强学生
括其中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分别列出表格进行 的共情和认同意识。学生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当前
对比,从而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的社会发展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国家的安定繁荣来
[9]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所学知识要 之不易,从而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在历史教
点,在课堂上布置少量的随堂知识点考查题目以巩固 学中,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
所学,要求学生通过即兴思考和表达,说出自己对于 参与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博物馆研学、走访抗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两大主题的理解,并且分别 战老兵等。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跨学科
选择恰当的史料进行解释和论证。在核心素养背景 整合教育,学生在交互性更强的社会实践情境中进
下,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个人 一步巩固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更为深厚而持
或以小组为单位,以叙事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探 久的家国情怀。
究主题进行综述。这一环节着重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师可以
的逻辑构建,学有余力者还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 充分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围绕当前人教版高中历
[8]
自己的史学思考,进一步强化核心素养 。 史教材的自然单元,合理地安排单元教学板块,在各
(五)联系现实深化思考,深层植入家国情怀 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相关元
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化单 素,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单元知识之间的内部关系,并
元的主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联 且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度探索
系现实生活,继续探究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期间,教 单元的拓展性知识。
师可以深层植入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这项核心
素养的培育价值,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树立 参考文献
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1]唐润琪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学设计研究[J]文学少年,2022(14) .
.
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蒋浩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时,教师可以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创新的 模式初探[J]文学少年,2022(15) .
.
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选择学生喜闻 [3]刘金玉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
乐见的影视资源展开沉浸式教学。这样做一方面可 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0) .
.
以丰富当前历史教学的素材,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在 [4]王珊珊 .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
观看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教师 式的实践研究[J]爱人,2023(4) .
.
选择《觉醒年代》中陈延年为了国家和民众献身,没 [5]吴松涛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
有成家的打算,还为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则的相关 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2) .
.
片段。这些片段充分展现了陈延年报效祖国、实现理 [6]龙香宜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
想抱负的伟大奉献精神。当然,教师在此基础上还需 学设计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9) .
.
要呈现更多的史料,以引导学生就陈延年的选择是 [7]胡颖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
否有意义展开课堂互动讨论。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 学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 .
.
考“一面是青春应有的朝气,一面是严苛的自律”,思 [8]廖玉玲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
考在直面“两种合理性的冲撞”时会如何选择,并将 学设计探究: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J]广
.
自己带入陈延年的角色中又该如何选择。这样的课 西教育,2023(17) .
堂互动,大大地鼓励了学生在史料研习时要进行深 [9]朱孟雅 .大概念统领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度思辨。 的实施路径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6) .
.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教师还
可以给学生播放《觉醒年代》中李大钊送陈独秀去上 注:柳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
海途中看到的劳苦大众悲惨度日的场景。学生置身 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于那个国运飘摇、民不聊生的动荡年代,有助于他们 (2023C-30)研究成果。
更好地理解陈延年的选择,对陈延年破釜沉舟的决 (责编 杨翠玲)
67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