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2024-11期
P. 107

理科研讨



            样品置于 50℃~65℃的温水中加热约 2分钟,可以清                         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发现都有砖红色沉淀。教师给
            晰地观察到反应体系颜色变化的全过程,这一实验                              学生指出了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后问学生:“果糖中
            设计背后蕴含着对实验效果的要求以及对实验条件                              有醛基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有羰基和羟基。”教
            的科学考量。而高中化学检验葡萄糖的醛基只是要                              师又问:“果糖为什么会有砖红色沉淀?其与什么有
            求学生看到砖红色沉淀,不需要观察过程中的颜色                              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教师的
            变化,所以直接加热快速方便,这就反映出不同学科                             引导下得出了答案。最后,教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
            对实验的不同要求。                                           果进行了总结,对实验的方法和意义进行了肯定。
                 2.探究试剂加入顺序不同对反应的影响                                 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分子中没有醛基,但在碱
                 教师要求学生配制新制氢氧化铜和斐林试剂,                           性条件下,果糖可以发生烯醇化作用变成醛糖,这些
            检测溶液酸碱性。                                            物质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高中生物要求
                 实验一: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mL10%NaOH 溶                     的是结果,并没有强调果糖为什么能够反应(没有从
            液,加入5滴5%CuSO 溶液。                                    过程即结构讲解),高中化学也只是要求检验葡萄糖
                               4
                 实验二:向试管内注入 1ml斐林试剂[甲液:(0.1                     的醛基。实验从结构角度将两者融合一起探究、讲
            g/mL NaOH)和乙液(0.05 g/mL CuSO )](甲液和乙                解,对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方法有很
                                             4
            液等量混合)。                                             大帮助,学生也容易找到高中化学与高中生物知识
                 实验结束后,教师问学生:“溶液是酸性还是碱                          的融合点,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性?”学生回答:“通过简单计算,发现新制氢氧化铜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跨学科视域下高中化学与
            和斐林试剂氢氧化钠溶液过量,都是碱性。”学生回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的探索。第一,以问题为导
            答结束后猜测讨论:葡萄糖可能在碱性条件下才能                              向,从学生困惑点入手,用跨学科的理念进行实验教
            与新制氢氧化铜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主导
                 为了消除学生的疑问,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开展                           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第二,本节
            实验验证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重新配制新制氢                              课以生活的真实情境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氧化铜和斐林试剂,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用量和顺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开展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
            序相反,再与 2 mL 葡萄糖反应,然后观察其反应。学                         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多样的活
            生遵照教师的指导意见马上开展实验。                                   动去解决真实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了学生
                 实验一: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2mL10% CuSO 溶                    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
            液,加入 5 滴 5% NaOH 溶液,再加入 lmL10% 葡萄糖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第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
            溶液,酒精灯加热。                                           合,增加应用与社会价值维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热

                 实验二: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0.05                     情,培养了学生将化学和生物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g/mL NaOH)和乙液(0.1 g/mL CuSO )](甲液和乙液                实践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思
                                           4
            等量混合)。向试管内注入2ml葡萄糖。将试管放入盛                           维能力的发展。
            有50 ℃~65 ℃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约2 min。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                                              参考文献
            现的现象。学生经过观察后都没有发现有砖红色沉                                 [1]徐树文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一定要加
            淀。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学生                            热吗[J]中学生物学,2016(12)         .
                                                                       .
            经过讨论分析认为,试剂用量互换后,溶液不呈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
            性,反应没有发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
                                                                                                .
            无论是高中化学的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还是高中生物                              出版社,2020.
            的斐林试剂,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或水浴加热,才
            能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
                 3.探究生物课本中果糖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                           题“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实验教学的融合创新研究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取 2ml                        ——以高中化学与生物为例”(2023ZJY688)研究成果。
            梨汁,将其分别加入到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和斐林试                                                             (责编     谭宏宽)
            剂中,加热或水浴加热,然后观察现象。其次,要求学
                                                            105
                                                      教师纵横 2024.1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