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24-11期
P. 63

课改论坛



            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                                  三、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程,应在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课程内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平台建设
            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过时或重复的内容,增加新                                 为支持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和
            的技术和应用案例。同时,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                             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
            要求,调整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进一步优化教                             整合和平台的建设。
            学内容,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在模块化教学中,要                                 首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加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引入工程项目、实际案                             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微课、Flash 动
            例和实训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                              画、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课程资源,在开发课程资
            技能。应加大对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建立与模块                             源的过程中,将知识碎片化,建设 300 多个颗粒化的
            化教学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                              课程资源。同时,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内容打破
            机会。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                             以知识层次递进为特点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积
            实践教材和实践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                              木式技术递进结构,形成“岗赛课”融合型课程内容,
            密衔接。                                                教材融入先进产业元素,使课程教学与科技、竞赛、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互融互通。其次,要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上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院校应改革传                           应包含丰富的教学视频、微课、案例分析等资源,以
            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还应与相
            和手段。例如,可以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                             关企业合作,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的工程项目和案例,
                                                                                                       [4]
            动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
            和技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
            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等技术手                             知识和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
            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教学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四)改革评价体系                                       将上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院校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与模块化教                               课前,在课程平台上发布任务,让学生在线自主
            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                              学习,并通过监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
            能力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教学目标                              中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中,教师对课程平台上的动画、视频资源和仿
            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 。在运用多元化                              真软件的演示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对照学生
                                           [3]
            评价时,应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使考                              的回答利用软件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学校可采用素                              趣。首先,通过动画、视频资源和仿真软件直观、形象
            质评价(占比 20%)、过程性评价(占比 50%)与结果                        的演示,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效
            性评价(占比 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素质评价主                          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其次,以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
            要从人文素养(占比 10%)和职业素养(占比 10%)两                        完成电路的安装接线等任务,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个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作业(10%)、面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小组之
            对面讲授(占比 20%)、在线辅导(占比 10%)、自主学                       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
            习(占比 10%)四个环节进行考评;结果性评价主要                               课后,学生通过复习平台上的课程教学资源辅
            从章节测试(占比 10%)和项目实践操作成绩(占比                           助完成作业,教师在线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平台预习
            20%)两个环节进行考核,以线上、线下与课堂三种                            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课程平台加强师生互
                     [3]
            方式实施 。                                              动和生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应采用                               四、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                                (一)要优化教学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生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师资队伍
            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自我评价则有助于学生反                              建设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为此,要打破传
            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                              统教研室的限制,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求,组建由校
            略。同时,还可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的学                             内专任教师、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
            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证。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分工
                                                            61
                                                      教师纵横 2024.11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