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24-11期
P. 63
课改论坛
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 三、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程,应在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课程内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平台建设
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过时或重复的内容,增加新 为支持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和
的技术和应用案例。同时,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 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
要求,调整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进一步优化教 整合和平台的建设。
学内容,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在模块化教学中,要 首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加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引入工程项目、实际案 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微课、Flash 动
例和实训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 画、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课程资源,在开发课程资
技能。应加大对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建立与模块 源的过程中,将知识碎片化,建设 300 多个颗粒化的
化教学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 课程资源。同时,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内容打破
机会。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 以知识层次递进为特点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积
实践教材和实践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 木式技术递进结构,形成“岗赛课”融合型课程内容,
密衔接。 教材融入先进产业元素,使课程教学与科技、竞赛、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互融互通。其次,要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上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院校应改革传 应包含丰富的教学视频、微课、案例分析等资源,以
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还应与相
和手段。例如,可以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 关企业合作,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的工程项目和案例,
[4]
动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
和技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
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等技术手 知识和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
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教学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四)改革评价体系 将上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院校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与模块化教 课前,在课程平台上发布任务,让学生在线自主
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 学习,并通过监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
能力的考核。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教学目标 中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课中,教师对课程平台上的动画、视频资源和仿
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 。在运用多元化 真软件的演示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对照学生
[3]
评价时,应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使考 的回答利用软件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学校可采用素 趣。首先,通过动画、视频资源和仿真软件直观、形象
质评价(占比 20%)、过程性评价(占比 50%)与结果 的演示,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效
性评价(占比 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素质评价主 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其次,以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
要从人文素养(占比 10%)和职业素养(占比 10%)两 完成电路的安装接线等任务,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个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作业(10%)、面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最后,小组之
对面讲授(占比 20%)、在线辅导(占比 10%)、自主学 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
习(占比 10%)四个环节进行考评;结果性评价主要 课后,学生通过复习平台上的课程教学资源辅
从章节测试(占比 10%)和项目实践操作成绩(占比 助完成作业,教师在线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平台预习
20%)两个环节进行考核,以线上、线下与课堂三种 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课程平台加强师生互
[3]
方式实施 。 动和生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应采用 四、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 (一)要优化教学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生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师资队伍
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自我评价则有助于学生反 建设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为此,要打破传
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 统教研室的限制,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求,组建由校
略。同时,还可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的学 内专任教师、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
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证。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分工
61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