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2024-12
P. 68

文科教学
            文科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探讨




                                                          冯   娇
                                                   (玉林市博白县中学)


                 摘   要: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互补性。高中语文教师
            应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从以下方面探
            索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基于新课标要求,强化劳动教育认知;基于主题教学实践,深化劳动
            教育内涵;基于单元实践性任务,提升劳动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劳动教育;融合;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2EM-0066-0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中语                           标要求、落实“五育并举”育人思想的教学实践之路。

            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2                           两者的融合需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劳动资源,只有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                            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核心,围绕教学核心深入

            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求高中教育要将促进学生全                              挖掘、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才能在源头上保证劳
            面发展作为教学重点。语文作为高中重点学科,在培                             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跨学科教
                                                                                                     [2]
            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与劳教育                              学模式、核心素养理念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但在教
            具有互补性。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                              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选用教学方法
            能力,而劳动教育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将两者                             时没有深入研读语文教材,未能结合课程改革要求
            融合,可以构建与新课标要求相符的综合教学体系,                             创新性地运用教材,导致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劳动
            在更广阔的范畴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                              教育元素挖掘深度不够。而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往

            全面发展。                                               往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和平台,缺乏统一整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和有效管理,且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劳动实践基地、
                (一)对劳动教育理念的认知不深、实践不足                            工具和设备,导致学生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教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参与劳动活动、                           师难以获取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资源,从而影响教
            劳动任务的实际场景,使学生在具体动手实践中感                              学效果。
            受到劳动的意义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但是当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的高中劳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学校场地和设施等                                 (一)培养劳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学科,现行的高中语
            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只注重学生高考考试科目成绩                              文教材中涵括了大量人文价值的内容,与劳动教育
            的提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劳动教育停留在                             的核心理念具有内在关联性。其一,从新课程改革的
            理论层面。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                             要求看,新课标提出现代化的教育要将教学侧重点
            合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合适的教材,导                             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方面,促进学生全
            致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                              面发展。劳动品质和劳动意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需
              [1]
            性 ,进而造成劳动实践不足。                                      求、未来发展的必要品质。在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
                (二)劳动教育资源匮乏分散,教材挖掘不全面                           教师系统性、针对性地融合其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可
                 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顺应课程改革目                           以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作者简介:冯娇(1987— ),女,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与心理教学。
                                                            66
                                                      教师纵横 2024.1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