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4-12
P. 69
文科教学
体会到劳动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树立良好的 体要求,把握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提高对劳动
[3]
劳动习惯,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其二,高中阶 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切实
段学生面对高考压力,难免产生焦虑、迷茫等不良心 可行的教学目标;再立足教学实践,从细节着手,细
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从 化、完善教学目标、方法、路径。其三,教材层面。在教
不同视角思考问题,通过分析劳动情境中的具体问 材编排方面,最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与劳
题,使身心暂时摆脱长期机械、重复的理论性学习, 动教育主题相关的单元教学模块,也就是说劳动教
并在完成劳动任务之后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获 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
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 面存在交叉点,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基于教材从多
身心健康发展。 个思维层面强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
(二)塑造正确劳动观,端正思想态度 (二)基于主题教学实践,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思维、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读写单元板块围绕
有些学生对生活、学习中的劳动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整合了多篇与劳动有关
热爱劳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的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提炼
过系统性学习语文学科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 教学主题,实现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具
于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在以往教学中,部分学校 体而言,在讲解基础知识内容时,可以围绕单元主题
和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 提炼内容,整合类型、风格不同的与劳动教育相关的
能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 内容,进一步拓展与劳动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大
和意义。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五 单元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育并举”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实践,劳动教育也受到 以必修二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主题为例,
了应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找准语文学科 该主题选编了六篇赞扬我国劳动者的文章,为教师
与劳动教育的衔接点,将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 融合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其中,《喜看稻菽
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态 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度、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养成爱岗敬业的思维 是一篇人物通讯类文章,该文详细描述了袁隆平在
品质。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舆论压力以及他如何力排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 众议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故事;《心有一团火,温
(一)基于新课标要求,强化劳动教育认知 暖众人心》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例,如张秉贵用糖哄哭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科特点,加强对劳动 闹的小孩、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度。其一,学校层面。学校要根据 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等,真实刻画了张秉贵全心全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制订针对性 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芣苢》描绘了古代妇女采集
的解决方案。包括:将劳动教育列入教师培训内容, 车前子(即芣苢)的劳动场景,通过反复吟唱采集的
派遣相关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学习与劳动教育相关的 动作,如“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知识和技能 ,解决有些教师因缺乏劳动教育方面的 展现劳动妇女在采集过程中的勤劳与快乐。基于这
[4]
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而在实施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 些文章,以文字为载体,解读和强调劳动的崇高和美
融合的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将融合 好以及人们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引导
[5]
渗透劳动教育的情况作为评判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 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视角感受劳动场景 ,
之一,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劳动教育与语文学 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发现“无论古今,劳动都是人类身
科的深度融合。其二,教师层面。当前高中语文教学 上最为可贵的品质”,促使学生从微小的事物中体会
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立足学科特 到劳动的深刻内涵,对劳动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
点,找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联点,从宏观 识并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视角审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认 (三)基于单元实践性任务,提升劳动综合能力
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实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 现行的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
养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先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的具 和学科素养,设置了“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读写
67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