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4-12
P. 87
文科教学
以终为始的驱动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陆少玉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中心学校)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
不仅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而且还要对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与升级。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对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维度素养的评估。文章探讨以终为
始的驱动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评”一体化进程中的实践应用,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
教学评价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以终为始;驱动性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2EM-0085-04
以终为始的驱动性评价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 的评价维度,这些维度应紧密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
念,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它强 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展开,这样的设
调从教学目标出发,逆向设计评价任务,使评价成为教 定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也强调了思维、
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简单的结果判定。这种评 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培育。在设定具体评价维度时,教
价方式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师应充分考虑不同文本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确保评
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从而在实现知识掌握 价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的同时,促进能力发展、情感升华和价值观的塑造。 2.将评价目标融入单元教学目标
一、驱动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为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将评价目标
驱动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明确的内涵 巧妙地融入单元教学目标之中,这要求教师在设计
和鲜明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其核心在 单元教学计划时,就应有意识地思考如何通过评价
于“驱动”二字,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简 任务来检验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可以
单衡量,而且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介入和引导。 围绕阅读理解的深度、写作表达的精准性、思维逻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驱动性评价以学生的学习需求 的严密性等设定评价任务,这些任务应与单元教学
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成 时,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
[1]
果评价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 (二)构建单元整体评价框架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构建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评价框架对确保教学质
合作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 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
学习策略。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 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包含《搭石》
依据,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可,也进一步 《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 战》等多篇题材各异、内涵丰富的文章,旨在通过多
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 样化的文本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
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等能力及文化素养。
二、以终为始的驱动性评价设计 1.分析单元内容,确定评价重点
(一)明确评价目标,对接核心素养 为了构建有效的评价框架,首先需对单元内容
1.设定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 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依托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要设定多元化 学情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明确单元整体教学下单篇
作者简介:陆少玉(1980— ),女,瑶族,广西贺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85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