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2025-2期
P. 100
文科教学
讨论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美。例如,在教学关于节日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
(四)注重审美,提升审美情趣 学生收集相关的节日习俗、文化元素等,通过绘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一个不可 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呈现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或缺的环节。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
培养其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 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坚实的基础。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对 (五)传承文化,增强文化素养
文学作品中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和挖掘。以下将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传承,增强学生
细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深化审美教育,提升学生 的文化素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的文化背景
的审美情趣。 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
首先,教师应选择富有美感的文学作品作为阅 力。例如,在教学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课文时,
读材料。诗歌、散文、童话等文体,因其独特的语言风 教师可以先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让学
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 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
例如,韵律感强的诗歌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 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传统文化读物,如《红楼
语言的音乐美,画面感强的散文则能让学生在阅读 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领略到自然和生活的意境美。这些作品不仅能够 的精髓和魅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引导其深入品味文本中 素养和民族认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
的美感。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在教学《西游记》相关课文时,教师应注重文化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一方面,教师可以 传承。教师可以先介绍《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为学 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
生呈现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文学世界。例如,在教 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中华
学描绘自然风光的散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风 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阅读
景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意 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或传统文化读物,如《红楼梦》《水
境之中,从而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美感。另一方面, 浒传》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增强了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品 和民族认同感,还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
味文本中的语言美。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传统 维能力。
方法,它们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到语言的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技
韵律美和节奏美 。同时,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还能 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面临更多的机
[4]
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从 遇和挑战。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
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其次,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教 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
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艺术创作,以表 术和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文学创作如写诗、写散文 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
等,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的目标和价值。
同时加深对美的感悟。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则
能够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捕捉和表达美,进一步拓宽 参考文献
自己的审美视野。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艺术创作时,教师 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教学一 [2]巩庆伟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首描绘春天的诗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 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
.
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或散文,让他们用自己的 [3]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
语言和情感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在创作过 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
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 版),2017(6) .
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陈颖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实践教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审美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 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 .
.
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 (责编 李绍华)
98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