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5-2期
P. 114
理科研讨
的特征。同时,他们心中也存在疑问:这三种线到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
谁更长一些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激发了起 分数的应用(四)”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借助数学微
来,探究的欲望也增强了。在内驱动力和探究欲的驱 故事创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
使下,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探究这三 己的生活经验编写出一些数学微故事,教师问学生:
种线究竟谁长谁短的问题。教师以数学微故事设疑 “同学们,你有存钱的习惯吗?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
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究 钱?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笔钱增值?请大家编一
欲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编,写一写,画一画,还可以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哦!”
3. 以数学微故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轻松导入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有的编出把压岁钱存进银行
新课程学习 获得利息的数学故事;有的编出把零花钱购买国债
孔子《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 的数学故事;有的学生还就是否可以放高利贷的问
的新知识、新学问常常是从旧的知识、旧的经验发展 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当下存钱
而来的,数学的学习亦是如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 的利率,甚至不惜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去附近的农
学中,也可以以数学微故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轻松 村信用社探一探存钱的利率……让学生自己编一
导入新课程的学习。 编、写一写、画一画等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桌有多长”的内容时,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个数 生活经验编写出的这些数学微故事,不仅使他们进
学微故事的片段视频《迷糊兄弟量课桌》。视频的主 一步认识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扩大了学生学习的
要内容是文文他们在哈哈城遇见迷糊兄弟,兄弟俩 知识范畴,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促进了数学
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迷糊哥哥张开 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
手掌用一拃来测量课桌,测量出课桌的长度是 6 拃 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
长;迷糊弟弟则用铅笔来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出课 惯,还养成了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创新了学生的知
桌一共有 4 支铅笔长。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故 识应用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事情节的过程中,对上一节课所学过的“认识厘米” (三)深化数学微故事融入的探究,提升学生
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上一节课所学过的 数学核心素养
“认识厘米”内容的目的。教师采用以数学微故事引 1. 利用数学微故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
导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轻松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 问题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的学习,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让学生在已经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
步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厘米作单 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
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 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
厘米,体会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数学微故事的实践
(二)借助数学微故事,创新和拓展学生的知 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主
识应用 动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是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
特定情境下产生和发展的。数学微故事可以创设各 桌有多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步骤引
种真实的或虚拟的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 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
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 入探究。首先,教师播放数学微故事——迷糊兄弟用
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因 不同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发质疑:到底谁的课
此,为了更好地将数学微故事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桌长?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其次,继续
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农 播放数学微故事——文文和她的朋友们帮助迷糊兄
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一些关于农作物种植、家 弟解决矛盾,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要
禽养殖、资金储蓄等方面的数学微故事,创新知识应 统一标准。再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
用的具体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 方式,畅所欲言,一起探究厘米、尺子的知识和简单
学知识。 的测量方法。最后,教师又播放数学微故事中对故事
112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