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5-2期
P. 123

文体综合



            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                              工艺展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
            面,注重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欣赏和包容                             民族传统仪式和手工艺制作过程,身临其境地感受
            态度,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使其树立民                             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情境体验法能够激发学
            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意识。                                     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
                 2.教学内容设计:文化融合与主题引领                             民族掐丝艺术与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
                (1)民族文化专题模块                                     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设置民族文化专题模块,系                               4.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与过程导向
            统介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宗教等方面的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识,尤其注重讲解与掐丝艺术相关的文化元素,如各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构建由教师评
            民族掐丝艺术的起源、发展脉络、风格特点以及在民                             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
            族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些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                             体组成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
            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掐丝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底                              能掌握程度、作品质量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全
            蕴,拓宽文化视野,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面客观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则侧重于让学生对
                (2)主题创作项目                                       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团
                 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设计一系列                           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具有鲜明主题的掐丝创作项目,如“中华民族一家                              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
            亲”“多彩民族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承”等。在这                           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后的情感态度变化和对民族文
            些主题创作项目中,鼓励学生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                              化的兴趣培养情况。通过多元评价,教师能够更加全
            素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掐丝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例                             面地了解学生在民族掐丝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成长
            如,学生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同时运用汉族的传统花                              过程,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卉图案、蒙古族的云纹图案和藏族的吉祥八宝图案                                 (2)评价内容过程化
            等,以表达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繁荣的美好寓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
            意。这种主题创作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掐丝技                              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表
            艺水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                              现,如将参与度、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增强其对                              精神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深度等纳入评价范畴,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并给予相应的权重。通过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
                 3.教学方法选择:合作学习与情境体验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针对
                (1)合作学习法                                        性的指导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不同民族的学生                           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共
            组成,共同完成掐丝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任务。在合作                             同体意识的不断提升。
            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                                (二)民族掐丝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交流、协作互助,共同解决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                             教育的途径
            种问题。例如,擅长绘画的学生负责设计草图,动手                                 1.开展跨民族小组合作学习项目
            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掐丝制作,对色彩敏感的学生负                                  在民族掐丝课程教学中,组织不同民族的学生
            责点蓝上色等。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                             组成小组,开展主题性掐丝作品创作项目。如设定
            高实际工艺应用能力,还能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处                             “民族大团结”主题,每个小组由汉族、回族、彝族、壮
            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跨                            族等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首先,共同探讨主题内
                                              [4]
            民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                              涵,研究各民族文化中与团结相关的元素,如汉族的
            的了解和友谊,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差                             “和为贵”理念、回族的团结互助传统、彝族的火把节
            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有效地                             象征的团结欢庆、壮族的歌圩文化体现的民族交流
            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等。其次,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掐丝作品的设计与制
                (2)情境体验法                                        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不同民族的掐丝技
                 创设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                           艺和文化特色,共同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创意瓶
            中亲身体验民族掐丝艺术的魅力和文化氛围。例如,                             颈。如汉族学生向其他民族学生传授细腻线条的掐丝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展示区,展                              技巧;少数民族学生则带来独特的色彩运用和图案设
            示各民族的掐丝作品、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并播                             计灵感,彝族学生建议在作品中运用彝族传统服饰的
            放民族音乐,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同时,组织                             色彩搭配,壮族学生提出融入壮族铜鼓的图案元素。
            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族手                             通过跨民族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创作出富有创意和
                                                            121
                                                      教师纵横     2025.2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