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5-2期
P. 124
文体综合
文化内涵的掐丝作品,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民族 术、工艺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这种亲身体验加深了学
间的团结协作和文化融合的力量。 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
2.将民族文化故事融入教学过程 化传承的热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
在民族掐丝课程教学中,将民族文化故事巧妙 的基础。
融入教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二)技能与耐心的双重提升
和感受。在讲解掐丝图案设计时,教师讲述蒙古族的 掐丝工艺要求精细的操作和极高的耐心,每一
“苍狼白鹿”传说,解释其背后所蕴含的蒙古族对祖 道工序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先的崇敬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这一传说是如 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复
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艺术创作的,包括掐丝艺术中 杂任务时保持冷静和专注。这种技能的磨炼不仅限
对动物图案的独特表现形式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于掐丝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帮助学生在
这一传说与其他民族文化中关于祖先起源或动物崇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坚韧不拔,勇于面对挑战。
拜故事的联系与区别,如华夏民族的“女娲造人”传 (三)创新思维的激发
说、藏族的“猕猴变人”传说等。通过文化故事的讲 掐丝技艺传统悠久,但并不意味着它缺乏创新
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的空间。在课程中,学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
和共通性,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相 个人创意和现代审美,创作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
互交织、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掐丝作品创 失时代感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艺术
作中,学生也能够自觉地将文化故事中的元素融入 审美,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传统与
其中,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情感张力。 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
3.社区与学校联动开展实践活动 代审美的作品。
开展社区与学校联动的民族掐丝文化传承实践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活动,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实践平台。学校可与 民族掐丝课程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强调的中华
当地民族文化社区合作,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民 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但共同
族掐丝文化展览、社区掐丝手工艺制作坊等活动。在 的目标和兴趣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团队合
社区文化展览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年代、不同民 作、分享交流,学生学会了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形
族风格的掐丝作品,聆听社区长辈讲述这些作品背 成了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共同体意识
后的故事和文化传承经历,了解民族掐丝艺术在社 的培养,不仅促进了校园内的和谐氛围,更为构建中
区生活中的历史变迁和现实意义。在社区手工艺作 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坊,学生有机会与民间掐丝艺人近距离接触,学习他 总之,民族掐丝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理念,同时也将自己在 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掐丝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区艺人分享交流。此外, 课堂教学内容,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邀请社区艺人走进校园,开展掐丝技艺讲 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座和示范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通过社区与 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学校的联动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在更广阔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深化对民族掐丝课程的学习,还增强了 参考文献
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学校教 [1]张积家 . 理论心理学刍论[M]武汉:华中科
.
育与社区文化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共同体意 技大学出版社,2024.
识的培养。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九大以来重
通过民族掐丝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
学实践,学生在掌握民族掐丝技艺的同时能够感受 [3]林瑞青,樊谨超,钟桂莹 .中学生公共参与素
.
多元文化的魅力,进一步领悟民族文化与共同体意 养育成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2.
识的重要性。 [4]卢梅 .服装工艺教学中合作学习实践模式探
三、民族掐丝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2(8) .
.
教学模式效果评估
(一)文化传承的深化 注:2024 年度校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项立项
民族掐丝课程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 课题“中职‘民族掐丝课程’融入共同体意识教学模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学生不仅 式的研究与实践”(GXLGZX2024B001)研究成果。
掌握了掐丝技艺的基本手法和流程,更重要的是得 (责编 苏 林)
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民族掐丝在艺
122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