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5-2期
P. 41

管理智慧



                (二)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                                    一 个 常 见 的 求 助 对 象 ,但 比 例 相 对 较 低 ,仅 占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                           15.10%。尽管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集中在学业、就业、情绪等方面。其一,在2073名参与                          支持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
            调研的学生中,30.82% 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                          增强,尤其是离家求学的高职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频
            的主要心理困扰。许多高职学生在升学过程中未能                              率可能有所减少。此外,只有 9.12% 的学生选择向教
            取得理想成绩,从中等职业学校升入高职院校后,由                             师或辅导员求助,而选择寻求校内心理咨询师帮助
            于学业基础较为薄弱,面对高职教育对理论与实践                              的学生仅占4.68%。
            结合的要求,往往难以适应复杂的学习任务,导致他                                 由上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更
            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成就感,并产生焦虑与挫败情                              倾向非专业支持(如同伴或独自应对),而对专业的
            绪,加剧了心理负担。其二,23.35% 的学生认为就业                         心理支持(如向老师求助和学校心理服务)的利用率
            压力是他们面临的另一大主要困扰。随着经济结构                              相对较低。这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引导学
            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生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构建更
            和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学生不仅在寻找专业对                              加完善的心理支持网络,提升心理服务的可获得性
            口的就业机会时感到困难,还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                              和学生的使用意愿,将是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
            不确定和焦虑,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他们对就业前                              况的重要举措。
            景的普遍担忧。尤其是在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许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多学生感到自我效能感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                                 (一)积极教育理念
                             [2]
            力带来的心理困扰 。其三,除学业和就业问题,情绪                                积极教育理念源于积极心理学,由心理学家马
            困扰也是高职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约 20.84% 的学                         丁·塞利格曼等人提出,旨在通过教育促进个体的心
                                                                                        [3]
            生表示他们经常受到情绪困扰。在学业和就业的双                              理健康、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重压力下,学生容易感到焦虑、抑郁或愤怒等,如果                             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不同,积极教育更加强调预
            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对其学习、生                              防性干预,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
            活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其四,还有 12.83% 的                         感恩、心理韧性等,弥补个体的不足和缺失,使学生
            学生表示受人际关系困扰,反映出高职学生在与同                              在应对生活和学业压力时,具备更强的心理应对能
                                                                          [4]
            学、朋友、家庭成员的沟通互动中存在一定的心理                              力和幸福感 。这一理念不局限于解决心理困扰,而
            压力。其五,经济压力和其他困扰的比例分别为                               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
            7.86% 和 4.29%,虽然比例较低,但仍然值得关注,这                      调节能力,确保长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以
            些因素在个别学生中可能成为触发严重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将促进学生全面
            的导火索。                                               发展设定为根本目标,以增强学生在应对学业及就
                (三)求助行为与心理支持网络                                  业压力时的抗逆力和幸福感,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
                 调研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                           生活态度。
            时,主要倾向向同学和朋友寻求帮助,这一群体占比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已引起
            达到 37.92%。这表明学生在处理心理问题时,较为依                         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积极教育的探讨及其
            赖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和共鸣。同龄人之间由于处                              与高职院校本土化发展相结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于相似的生活阶段和环境,能够提供更多情感上的                              段。高职院校采纳积极教育,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
            理解与支持,这使得学生更愿意选择向同伴倾诉。然                             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通过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帮助
            而,这种求助方式也存在同伴的情感支持往往缺乏                              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环境的复杂性和生活挑战
            专业性的情况,不能有效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与                             的多变性。因此,积极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此同时,33.19% 的学生选择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                         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受心理压力。此现象反映了高职学生在面对心理困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三个维度
            扰时的独立性增强,也揭示了他们在获取心理支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基于积极教育
            资源时的被动状态。部分学生可能出于害怕被评价                              的核心理念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需求,涵盖
                                                                          [5]
            或担心暴露个人弱点而不愿寻求帮助,导致其在心                              三个主要维度:健康幸福的直接教学、融合嵌入式教
            理困扰时缺乏有效的支持体系。而父母和长辈是另                              学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些维度通过直接教学、
                                                            39
                                                      教师纵横     2025.2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