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5-2期
P. 44
管理智慧
求。这使得沿线中职学校相关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 队伍。
即适应工作岗位,尤其在涉及计算机专业的前沿技 1.打造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术时这一问题更加明显。行业需求强调实际操作能 所谓“双师型”,即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
力和最新技术的掌握能力,而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 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采用
设置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缺乏与行业前 “名师带头+骨干支撑”方式打造既具备深厚理论功
沿技术的紧密结合。此外,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 底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求具备良 一是名师引领。引进或培养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广泛
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影响力、教学水平高超的名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和教
[2]
力,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 学改革的引领者,通过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带动整个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二是骨干支撑。选拔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 和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既是教学的主力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许多中职 军,也是未来名师的后备力量。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
学校在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具 交流、企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
体表现为实验室设备陈旧、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企业 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三是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
实习机会有限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校期间获得 密的合作关系,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
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大大减少,无法通过实践强化 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
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具备实践经验的师 业认知。
资力量的短缺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许多教师 2.打造跨学部师资队伍
缺乏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 借力基础课、思政课等其他学部的师资,打破学
效的指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他们在面对 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跨学部师资队伍。
实际工作环境时手足无措,难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 一是课程共建。鼓励不同学部的教师共同参与课程
才的要求。 设计、教学和评价,如将思政课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
(三)学生就业能力欠缺 的跨学科合作,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二是学术交
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脱节和实践教学资源的 流。定期举办跨学科研讨会、讲座和论坛,促进教师
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这一问题在平 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教
陆运河沿线中职数智化服务专业群中尤为突出。中 学创新。三是团队建设。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教
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还体现 学团队,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推动
在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创新。
方面。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在这些综合素质的培 3.打造业界师资队伍
养上重视不够,教育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理论成 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到专业群兼职,将最新的行
绩,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业动态、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等内容带入课堂,打造
此外,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导致学生在校内难以 业界师资队伍。一是聘请兼职教师。与相关行业企业
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无法积累与未来职 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业相关的实战经验 。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和指导
[3]
企业更倾向选择那些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 学生实践。二是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
践经验和较强综合素质的应聘者。因此,学生就业能 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
力的欠缺成为他们进入职场的巨大障碍,也制约了 机会,同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和评价。
中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平陆运河沿线中职数智化服务专业群人才 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提升教师的
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一)打造跨界师资队伍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平陆运河区域人才需求为牵引,着力打造“1+ 1.强化校企合作机制
1+1”跨界多元的师资队伍,即数智化服务专业群的 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有效应对数智化服务专业
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跨学部师资队伍、业界师资 群人才培养中的诸多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弥补学校
42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