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5-2期
P. 51
课改论坛
(三)评价方式单一 法等。例如,测量一个平面的平面度时,要按照规定
首先,传统课程主要通过阅卷考试考查评价学生 的测量网格点分布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
对公差配合的概念、尺寸链计算等理论知识的记忆 二乘法处理以得到准确的平面度数值,并判断是否
情况。 。这种方式只能检验学生是否记住书本上的 符合世赛对该项目零件平面度公差的要求。
[3]
内容,却难以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在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际生产中的应用。比如,学生无法掌握在复杂机械产 世赛标准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很
品设计和制造环节中公差配合的实际运用。 高。在课程实践中,学生要严格按照大赛的公差要求
其次,缺少过程性评价。传统教学对学生在实 进行操作,像加工高精度的机械零件,需要精确到微
验课、课程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足。例如,学 米级别。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极限配合知
生在实际操作量具测量零件尺寸精度的过程中, 识,精准控制尺寸精度,增强专业技术能力。世界技
对量具的操作规范程度、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以 能大赛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在课程里,学生无论是加
及对不合格产品的误差分析能力等方面,没有得 工零件还是测量尺寸,都要遵守标准流程,如量具的
到系统的评价。 正确使用和维护步骤。这种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养
最后,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 。传统教学基本是 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
[1]
由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评可 础。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尺寸偏差等问题。按
以帮助他们反思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的不 照大赛标准,学生要学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
足,互评则能让他们从同伴那里学到不同的思路和 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者量具使用不当),并且能够采
方法,而单一的教师评价很难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 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如调整刀具参数或者重新校
合能力。 准量具。在团队任务中,学生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确定
二、课程融入世赛标准的作用 方案、解决分歧。比如,在装配过程中,对于配合精度
(一)可以接轨前沿技术 的确定,成员之间要通过清晰、准确的沟通达成共
世界技能大赛常采用高精度、智能化的测量设 识,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备与技术。课程据此引入如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 三、一体化课程开发路径
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仪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一)重塑课程目标
操作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测量手段。例 一是深入理解世赛标准中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如,在精密零部件加工检测中,运用这些先进设备能 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各类公差的精确含义、先进测
实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度测量,远高于传统测 量原理等,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入且全面的
量工具的精度。在课程设计上,可依据世界技能大赛 掌握,为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例如,精准
对机械制造、精密加工等相关赛项的精度要求、配合 掌握几何公差在复杂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原理,而不
标准等更新教学大纲。例如,大赛中对零部件装配精 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尺寸公差知识。
度极高,在教学中就需深入讲解极限配合中尺寸公 二是具备按照世界技能大赛要求进行极限配合
差、形位公差的最新应用案例和测量方法,采用大赛 设计与加工的实践能力,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能够根
同款或类似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实践教学,可以 据给定的高精度公差要求,制订合理的加工工艺,确
让学生熟悉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数据处理方式。 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严格符合
(二)有利于强化实操规范 大赛标准。例如,加工出公差等级达 IT5 甚至更高的
在实操中,教导学生采用世界技能大赛指定或 精密零件。
推荐的量具品牌与型号,如高精度的电子数显卡尺、 三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的工匠精神。在
千分尺、三坐标测量仪等,对零件的长度、直径、形位 课程实践中严格遵循世界技能大赛的规范和流程,
公差等进行测量。例如,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对复杂形 对每一个测量数据、每一道加工工序都一丝不苟,追
状零件的轮廓度、位置度进行精确测量,并根据测量 求卓越品质。
结果分析加工误差来源,调整加工工艺。按照世界技 (二)整合教学内容
能大赛测量标准规范测量流程,包括测量前的量具 深入研究世界技能大赛相关标准,将其中涉及
校准、测量点的选取原则、测量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提取出
49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