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2025-2期
P. 64

专题研究



            历史背景,还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刻画,让学生看到民                             度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与英

            族责任感与个人行动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单元第                             雄气概。诗歌的韵律感和充沛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
            一课《古诗三首》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红色经典,                             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古今对比
            但通过经典古诗中的家国情感,将中华民族精神的                              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解。
            传承与革命文化的现代表达融会贯通。这种历史与                                  3.说明文与议论文:知识性与逻辑性兼备
            现实相结合的选文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多维度感受                                  虽然说明文与议论文在红色经典阅读中的比例
            家国情怀的深厚根基。                                          较低,但它们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知识

                 2.明线与暗线:双线结构的教学价值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冀中的地道战》采用说
                 教材编排通过“双线”组织形式,一方面以明线                          明文形式,系统介绍了地道战的智慧与策略,增强了
            呈现人文主题,另一方面以暗线强调语文素养的提                              学生对抗日军民战斗智慧的认知;议论文《为人民服
            升。这种设计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支                              务》则以理性说服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
            撑。在四年级第七单元中,明线围绕“天下兴亡,匹夫                            的价值和意义。
            有责”展开,强调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暗线则以“关                                4.散文与融合性文本:补充与拓展
            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聚焦叙事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描                                 散文和融合性文本以其灵活的叙述视角和丰
            写、情节的安排以及事件的意义。这种双线结构通过                             富的情感表达,成为记叙文和诗歌的重要补充。例

            人文主题的集中体现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系统提升,                              如,《灯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革命战士的
            让学生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红色经典的精神力量,                              崇高理想;《梅兰芳蓄须》则从文化传承和个人气节
            又能锻炼分析文本结构、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人物情                             的角度诠释了家国情怀。这些文本注重人物心理描
            感的语文实践能力。                                           写和细节描写,在情感的深度和教育意义上具有独
                (三)体裁分布与分析                                      特优势。
                 统编版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选文体裁类型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的教学策略

            多样,其中:记叙文 18 篇,占比最高;诗歌和散文各 5                           (一)创设红色文化情境
            篇;议论文、说明文各 2 篇。在学段分布上,低学段以                              红色经典文章因其时代性、历史性特点,对小学
            记叙文和诗歌为主;中学段在记叙文和诗歌的基础                              生而言往往显得较为陌生和抽象 。这种认知层面的
                                                                                             [2]
            上增加议论文;高学段增加说明文,且其他体裁都                              距离感会阻碍学生自主理解红色精神与情感。因此,
            有涉及。选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符合小学生心理                              教师在教授红色经典阅读文章时,应主动创设真实
            特点。                                                 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1.记叙文:占主体地位                                    和情感内核,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尤其要借助
                 记叙文作为红色经典阅读的主体,通过记人、叙                          数字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结合视频、图片、3D 动
            事、写景等形式,呈现革命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事                              画等生动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为红色

            件。记叙文的直观性和叙事张力使其成为红色经典                              文化的教学提供更加具象化的体验 。以《七律·长
                                                                                                [3]
            教育的最佳载体,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例                              征》为例,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创
            如,《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等文章,                          作的一首旧体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长征中
            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动学生,点                              的险山恶水与伟大战斗。全诗气势磅礴、意象宏伟,
            燃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教学结束后,课后习题需注重                             展现了诗人雄健的笔力和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事件意义,培                             神。然而,小学生对这种高度概括性与较强文学性的

            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语言表达,可能缺乏直观的感知和切身的体验,难以
                 2.诗歌:情感的凝练表达                                   实现对文本深层内涵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
                 诗歌在红色经典阅读中的占比虽低,但其短小                           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与长征历史的真实场景相结
            精悍的形式和高度凝练的语言,能够深刻激发学生                              合。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与长征相关的纪录片、历史
            的情感共鸣。例如,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通过高                            影像资料或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不怕远
                                                            62
                                                      教师纵横     2025.2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