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5-2期
P. 74

专题研究







                                 基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究




                                                          唐建芳
                                              (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第二小学)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版)》要求,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如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主题,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朗诵、阅读、写
            作三个层面探讨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5)02EM-0072-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                       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练习,逐步掌握朗诵中不同的停
            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                              顿方法并熟练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语感。
            的语言应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                                (二)读出重音
            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应用规律,培养语言文                                 重音是语言的重点。重音不论在文章中还是在
            字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                              日常口语交际中,都能明确语句的主次关系,把握语
            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经典诵读为媒                              句重点,突出主要情感。在语句中词语不是并列的关
            介,从语文朗诵、阅读、写作等语言表达场景探索其                             系,而是有主次、轻重之别,表达者对其中重要的词
            作用和实践策略,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加重读音,聆听者就会更清晰地分辨语句关键内
                 一、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容。重音的使用有其规律和方法,一般重音会在谓语
                 朗诵是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重要环节之一,通                           部分、动词、形容词或补语中使用。除此以外,与文章
            过朗诵可以将无声文字转化为立体语言,刺激大脑                              表达主题也有密切联系,若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较
            并使其处于警觉与敏感状态,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文                             为内敛则不需突出重音。在红色经典诵读中,往往需
            章的直观印象,提升学生理解、运用、驾驭语言的能                             要出现较多的重音,才能体现出作者创作时的情感
            力。在进行经典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朗读的语                             (见表2)。
            气、声调、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三)关注语速语调
            表达技巧,不断提升学生朗读的技能,为学生语言能                                 语速语调是语言的“表情”。所谓“有感情”的朗
            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诵,主要由语速和语调体现,这是朗诵中最难掌握
                                                                      [2]
                (一)正确停顿                                         的技巧 。语速语调受诵读者心理因素(如内心情
                 停顿是朗诵中重要的表达手段。学生朗读能力                           感、思想、品质、道德等)和客观因素(如气息、音色、
            的强弱,在其朗读的停顿中可见一二。正确的停顿建                             音高等)影响和支配。理论上来说,对抒情为主的文
            立在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之上,通过停顿,可以突出文                             章,一般会降低语速、舒缓语调;对慷慨激昂的诗歌
            本信息、提高阅读流畅度,顺畅地将文本中所要表达                             语速则会加快、语调也会高亢。教师在指导学生掌
            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                              握语速语调技巧时,可以利用经典诵读中的国学经
                                          [1]
            节奏和韵律,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感 。对此,教师应对                            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理解其对仗、押韵的
            学生加强断句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技巧并能                              写作手法,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锻炼
            灵活应用在实践中。在经典诵读中,停顿一般分为标                             学生对语速语调的敏感度,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抑
            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感情停顿三种(见表 1),教师                          扬顿挫之感(见表 3)。

                作者简介:唐建芳(1983— ),女,广西阳朔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72
                                                      教师纵横     2025.2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