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5-2期
P. 79
专题研究
法的引导;在写作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 换旧符”。然后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为例设计学习
与学生的写作成果,而忽视阅读素材的积累与应用。 任务:制作一个六分钟左右的纪录片,配上合适的解
经典诵读与创意写作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与转 说词,向观众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自己在一次
化,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风俗活动中的经历。以读为基础了解传统节日,联结
(二)资源挖掘不足 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读写资源,这些资源 2.从情感入手,寻求读写融合的切入点
是经典诵读与创意写作融合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对 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书声琅琅”“静思默
素材进行利用和延伸,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掌握, 想”,更要“深度思考”“妙笔生花” 。在小学语文教
[4]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大多关 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经
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读写 典诵读中体验某种情感,或引发情感共鸣,或调动
资源的挖掘与延伸,难以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生活经历,并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正如
(三)教学方法欠缺 《文心雕龙》中所说“情动而辞发”,教师要找好情感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学习内容主要以学 的突破口,为经典阅读和创意写作的融合构建一座
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即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 桥梁。
中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展开,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为例,
动。目前,经典诵读与创意写作融合仍采用传统的“碎 在《十五夜望月》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不知秋思落
片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完文本内容后通常以 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借助明月、桂花勾勒
“小练笔”的形式开展,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难以从根 出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图画,从庭地到夜空、
本上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从现实到梦境都充满了诗意。在诵读的过程中,古诗
三、小学经典诵读与创意写作融合的策略 中“思乡”的情感元素被发现。在此基础上,以《十五
从实践角度看,经典诵读与创意写作的融合, 夜望月》的情感为主线设计小练笔活动,要求学生对
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理解内涵,可以推进学生的 古诗进行仿写。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抓
创意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 住不同古诗中的关键词,研究其在情感抒发上的不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将经典诵读与创意 同之处。例如,《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写作有效结合:一是从文本入手,寻找两者的关联 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点;二是从内容入手,挖掘丰富的读写资源;三是从 《桂花》中“夜深清到骨,幽梦绕胡床”则寄托了诗人
活动入手,组织多样的课堂任务,以提升小学生的 孤傲冷清的气质。在创意写作中,可以要求学生以
读写能力。 “桂花”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学习以物言志的写作
(一)深溯文本,寻“融合焦点” 手法。
1.从主题出发,寻求读写融合的切入点 (二)经典引航,觅“真材实料”
统编版教材以双线组元的方式编写,按照人文 1.重视诵读,积累多彩语言
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安排单元内容 ,在每个 首先,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偶然得知”。积累
[3]
单元的导读页上都有单元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古典诗词中,有丰富的写
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将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 作素材,例如古代山水游记中生动凝练的景物描写:
训练要素在人文主题下紧密结合。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单元导 暮色之中山脚下黄河奔腾不息、雄浑阔大的景象;
语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这一单元安排了 《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三首》,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 写出了江南的绚丽多彩和勃勃生机,这些都是写作
月》,这三首古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关。此 的宝贵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泛
外,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家乡的风俗”。从单元整体 读—自读—赛读”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
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在教学中,教师可 记忆。以山水游记类的古诗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以
以以《三首古诗》的诵读为基础,组织“品诗会”,让学 “水之清”“山之高”为主题开展诗词背诵比赛,以比
生通过诵读找出最能突出传统节日特点的诗句,通 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积累和调用素材的能力,同时为
过诵读了解寒食节、中秋节和七夕节,并以此为延 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伸,了解还有哪些描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例 其次,精致的文笔,可寻诗文的来路;恰到好处
如,写“春节”的古诗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的典故,可寻诗文的归处。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
77
教师纵横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