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5-2期
P. 87

专题研究



            诗歌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生整理的两首诗的对比汇总,发现两首

                (二)不同作者同一主题对比                                   诗在形式、内容、表达感情等方面的异同。比较阅读
                 在诗歌创作中,常见不同诗人对同一词牌名进                           让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丰富、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
            行创作的现象。例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索。在对比后,学生对作者的
            中》与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两位诗人虽                            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将思维延伸到古诗
            同用“西江月”这一词牌,却各自抒发了迥异的情感。                            以外,拓宽了学习视野。
            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出示这两首诗,要求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
            生先就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再根据教师提出的问                              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题,逐渐探索两首古诗的异同;最后,根据对两首古                             的。”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通过比较,学生能
            诗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写对比汇                              够深入分析词语、句子、作者意图以及背景知识,从
            总表(见表4)。                                            而使经典诵读走向深度和高效。教师应重视比较阅
                           表4   两首诗对比汇总                         读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比较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理
                                                                解、分析和感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提升比较思维
             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明月 、惊鹊 、鸣蝉 、稻花
             自然
                   香 、蛙 声 、星 星 、细 雨 、风叶、鸣廊、月光、云影                                   参考文献
             景象
                   茅店                                              [1]盛道新 . 联结·比较·思辨:比较思维在小
                   描写稻花香与蛙声,象征 风叶、鸣廊与月光、云影,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探 究[J] 小 学 语 文 ,
                                                                                                   .
             情感
                   丰收与宁静,表现诗人对 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孤                       2024(5) .
             象征
                   自然与民生的关怀            独,表现人生虚无感
                                                                   [2]任旖旎 .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3(6)        .
                                                                         .
             语言 语 言 清 新 自 然 ,通 俗 易 语言含蓄深刻,哲理意味
             特征 懂,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浓厚,表达较为隐晦                   [3]许莲 . 比较阅读,发展学生思维的应然之策
                                                               [J]试题与研究,2021(31)       .
                                                                   .
             情感 借景抒情,情感悠扬,明 直抒胸臆,情感深沉,忧                            [4]钱裕芳 .“比”中深化,“较”出思维:小学语
             表达 快中夹杂隐忧                 伤中富含人生哲理
                                                                文 开 展 比 较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探 讨[J] 学 苑 教 育 ,
                                                                                                   .
                                                                2021(14) .
                   借自然与乡村景象表现 通过对世事的虚幻和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丰 生 无 常 的 感 慨 ,表 达 孤
             主题
                   年的喜悦,同时隐含壮志 独 、忧 伤 与 对 生 命 的 哲
                   未酬的复杂情感             学思考










                (上接第81页)                                           [4]王春燕 . 借助教材阅读文本,提升小学高年
                                参考文献                            级学生写作素养[J]校园英语,2021(27)             .
                                                                                 .
                [1]高翔 . 新课标背景下经典诵读对初中生语                            [5]张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文核心素养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4(16)                    .    提高的途径研究[J]好家长,2020(76)            .
                                                                                 .
                                     .
                [2]胡旭 .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小学生写作素养的                            [6]郑凯丽 .不仅“能读”,更要“能言”:小学语文
            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15)          .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
                                                                                            .
                   .
                [3]陈燕玲.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强化阅读:小                        写双赢),2019(9)   .
            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021(22)                  .                                     (责编     罗汝君)
                                         .
                                                 2
                                                            85
                                                      教师纵横     2025.2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